FEATURE櫻町通保有傳統建築物

KNOWLEDGE

  • 01FEATURE

    平入Hirairi

    採切妻(懸風頂)屋頂,屋脊是平行於建築物所面向的街道平行。
    櫻町通於文政元年(1818年)整修為直線道路後,往來街道的遍路巡禮者及在街道旁經商的人增加。街道旁町屋(商住一體型)形式建築物櫛次鱗比,形成街區。大多為屋頂舖瓦的平入建築,至今仍保有能讓人遙想當年的眾多建築物。

  • 02FEATURE

    鳥衾Toribusuma

    向上突出的圓柱狀瓦,使用於鬼瓦上方。衾(Fusuma)是日本平安時代等時期之寢具名稱,所謂鳥衾意指鳥類歇息處。也有一種說法是用來防止鳥糞堆積在鬼瓦上,又名「鳥休」、「雀瓦(Suzumegawara)」。

  • 03FEATURE

    本瓦屋頂 Hongawarabukiyane

    反翹之平瓦與半圓柱狀瓦交互鋪設的瓦片屋頂。此一瓦片鋪設型態歷史悠久,由於是將瓦片緊貼著攤在野地板(木製底板)上的泥土鋪設,又名土舖,屋頂重量重。

  • 04FEATURE

    風切瓦Kazekirigawara

    鋪設在切妻(懸風頂)屋頂邊緣的圓瓦,鋪設範圍從屋簷到屋頂頂部為止。除了設計上看來美觀外,也能防止強風直吹山牆時掀翻瓦片。多鋪設一或二列,又名風切丸[Kazekirimaru]。

  • 05FEATURE

    帆立瓦Hotategawara

    鋪設在鬼瓦上方的弓形瓦。據稱外觀靈感來自北前船(貨運用北國迴船),阿波、讚岐地區十分常見,鋪設以祈求家庭平安無事。

  • 06FEATURE

    下屋造Geyazukuri

    結構形式名稱,在主體結構周圍追加設置寬約910mm的下屋(屋頂低於主要建築)空間。農家常見的結構形式又名四方下屋造。日和佐地區的相關建築物,在街道側設置寬約910mm到1820mm的下屋空間,主體部分與下屋空間的屋頂切換部分略有高低落差。

  • 07FEATURE

    出桁造Dashigetatsukuri

    撐托部分(腕木)、橫梁超出外牆面,向街道側突出,位於突出尖端部分的檁(桁)稱為出桁[也可發音為Degeta]。將椽子架在出桁間可形成較深的屋簷。在町屋(商住一體型)建築中常見,並將此類結構稱為出桁造。

  • 08FEATURE

    出格子(突出格框)Degoshi

    超出外牆面,向外側突出的格框稱為出格子(突出格框),種類繁多。其中,切子格子(切子格框)組合延伸至上端之縱向木材與中途切斷部分,相較於所有木材都延伸至上端形式,上方開闊。櫻通町還能看到以櫻花形狀木雕裝飾的出格子(突出格框),極具當地特色。

  • 09FEATURE

    懸魚Gegyo

    凹凸裝飾板,設置於建築物山牆之脊樑和桁尖端。

  • 010FEATURE

    高欄Kouran

    裝設於建築物2樓的欄杆狀部分,大多比雨戶更突出外側。有幾棟櫻通町建築物也能看到高欄。

  • 011FEATURE

    雨淋板(押緣下見)Oshibuchishitami

    進行外牆工程時,將橫向木板邊緣略為重疊,上下排放,上方木板壓著下方木板,稱為下見板張(或鎧張)。其中,以縱向壓條固定之施工法稱為押緣下見。傳統民房多為土牆,為了保護土牆而以上方木板壓著下方木板鋪設。日和佐地區的常見型態則為,屋簷正下方較不容易受到雨水影響,土牆裸露在外,腰牆部分則採用押緣下見施工法。

  • 012FEATURE

    灰泥牆Shikkui-kabe

    灰泥是通過將熟石灰與粘合劑和苆(稻草等植物纖維)混合並用水攪拌而成的東西叫做“漆喰”(灰泥)。 灰泥牆是用抹子將石膏塗在牆的底部(土壤)上製成的。 用於建築物內外,但由於易受水影響,常出現在外牆簷下等不易下雨的地方。 有幾棟櫻通町建築物也能看到灰泥牆。

HIGHLIGHTS站在櫻花街道上的傳統建築的視点

TRANSITION